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本轮6新股分析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23-08-18 13:21:31

本轮新股中都没有亮点,只有一个儒竞科技稍微可以看看。

一、泰凌微(68859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泰凌微电子是一家以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为核心的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致力于无线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和研发积累,已经成为全球该细分领域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系统级IoT芯片和音频芯片,广泛支持包括智能零售、消费电子、智能照明、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仓储物流、音频娱乐在内的各类消费级和商业级物联网应用。

消费电子上游芯片公司,主要是IoT芯片和音频芯片,多用于无线蓝牙和音响类,21年吃了一波疫情红利业绩小小爆发了一下,22年快速下滑,且公司赚到的都是纸面财富,现金流非常糟糕,22年直接是负数,第一大客户遭遇困难是核心原因,23年业绩继续下滑。

二、儒竞科技(301525)

儒竞科技一家专业的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应用方案提供商,儒竞科技专注于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综合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儒竞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HVAC/R)领域的变频驱动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变频驱动器及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的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产品包括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领域的变频驱动器及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变频驱动器及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的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艾默生、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三菱重工海尔、开利、博世等知名品牌。

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器公司,下游主要是空调和冷藏行业(大客户海尔),占收入比接近90%,也有少部分工业自动化领域,公司也切入汽车空调领域,占比都比较低,这个业务没多大技术含量,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也不高,毛利率也就25%不到,但傍上了海尔这个大客户,公司在21年业绩大增,22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比同行业增速快得多,且公司切入最火热的电动车领域,又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可以稍微看看,但也要注意公司过于依赖单一客户。

三、民生健康(301507)

民生健康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领域,集维生素与矿物质非处方药品和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其母公司为杭州民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四大西药厂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21金维他”便是民生药业于1984年推出的品牌,在后期其将运营权转交给民生健康。

保健品公司,还记得那个广告深入人心的21金维他吗?自称是药业公司,但基本没什么研发,全靠广告(同行业最高),且几乎只由21金维他这个产品支撑收入,其他产品基本没贡献什么收入,公司没有研发能力做下一个爆款,也懒得去做。和保健品龙头汤成倍健广泛的产品线比,完全不值一提。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类智商税保健品公司(21金维他毛利率高达70%),不关注了。

四、金帝股份(603270)

金帝股份的主营业务为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立足精密冲压技术,并综合开发运用激光切割、数控精密机加工、注塑和精密铸造等多种工艺,形成了轴承保持架和汽车精密零部件两大类主营产品。轴承保持架产品系轴承中重要零部件之一,终端应用领域涉及汽车工业、风电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工业等行业;汽车精密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驱动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核心汽车系统,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零部件,传统汽车变速箱、发动机系统零部件等。公司汽车精密零部件已进入蔚来汽车厂商供应体系。报告期各期,蔚来中国同一控制之企业位居金帝股份前五大客户之列。

传统制造业公司,轴承和汽车零部件,平平无奇,在下游新能源车爆发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很快,但毛利率大幅下滑,对大客户蔚来毫无议价权,利润原地踏步,而且大量依靠补贴。

五、威尔高(301251)

威尔高創立於2004年6月,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双面板、多层板,产品类型覆盖厚铜板、MiniLED光电板、平面变压器板等,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显示、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领域。公司下游行业企业主要为规模较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如施耐德、台达电子、三星电子、冠捷科技、普联技术等。

PCB企业,规模不大,下游主要是消费电子,20年吃了疫情的红利业绩爆发,22年停滞增长,23年继续下滑,非常普通,看不到亮点,不关注了。

六、中巨芯(688549)

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化学材料领域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以及光伏等领域的清洗、刻蚀、成膜等制造工艺环节。

基本全靠母公司巨化支持,公司没有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公司产品也没什么竞争力,毛利率逐年下滑,虽然收入增长很快(吃了疫情和国产替代的红利),但利润一直在很低的基数徘徊。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Risk at Value

标签:

相关阅读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